2021届高三(12)班回忆录(风风火火,绝不冷冷清清)
引言: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季静雯
Part1:恩师篇
我们的“铁人”班主任
“铁人”是12班同学私底下对蒋育君老师的“爱称”,因为他总是最勤劳的那个。
每当我们班排到了连课,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发试卷考试,而是花一节课补充知识点,下一节课考试,至于作文嘛,留到晚自习或者早早读当审题训练或者限时练习。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个充实的周二和周四……
然而蒋育君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是广义上的知识点,并不局限于语文学科的知识点。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只要和语文或者所讲内容有关的知识,他都会讲到。
除此之外,蒋育君老师还会灵活运用“插科打诨”的方法活跃气氛。比方说有同学回答问题时说答案与上一个同学答案差不多,蒋老师会当场打诨:“差在哪里?”引得全班同学捧腹大笑。
还有,当我们在课堂上观点与他不同的时候,他也能放低身价地与我们讨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讨论作文审题的时候,我的想法与蒋老师的不一致,我马上举手站了起来,一顿旁征博引,搞得我口干舌燥。可蒋老师微微一笑,一语中的,此时又有几位同学观点与我相同,便立即反驳。顿时,语文课变成了一场辩论赛,直到下课也未能分出胜负。
这两年里,我们在蒋育君老师的沐浴清化中逐渐成长,而“铁人”,从最初单纯的称号变为属于我们班的精神图腾。就这样,我们也成了一个个“铁人”,“不要假装很努力,结局不会陪演戏”成为了我们跑操的口号,成为了我们的人生格言。
时光匆匆,我们终是过客,但又不仅仅是过客,岁月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促使我们即使身在四海,也能想起蒋老师在木高12班教室里讲课的身影,想起那与我们欢声笑语的蒋育君老师。
——关润泽
我们最“潮”的秋芳老师
要说哪位老师最没有“老师包袱”?那肯定是会和我们“聊天打诨”的秋芳了!作为最“潮”的老师,上课时抛梗接梗都是常有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常会将话题引入生活,借机向我们抱怨生活琐事。在引得我们全班哄堂大笑后,永远有那么两个人收不住劲,秋芳便趁机对他们进行课堂教育并将话题自然地切回知识点。
默写永远是我们班头疼的第一大事,每天六页的词汇量说多不多,但常常把我们折磨得“死去活来”。每次默写前的五分钟词汇摄入量堪比平常三十分钟。当然有时也有不少人企图“走捷径”,争当“寻找词汇”王,那自然是瞒不过秋芳的火眼金睛,一句”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成为传世经典,一个”F”成为每个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李老师的课,课堂气氛热烈,往往能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如此一来,时间便飞速流逝,四十分钟兀长的课堂顿时过得飞快。李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也是格外的投入,标准的发音和自如的中英文切换,让讲台下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迅速理解、消化知识点。当我们遇到“拦路虎”,李老师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教学某一个知识点,确保我们能够最终理解,当然也少不了言语上的鞭策和激励。
忘不了出游时那双色彩斑斓的墨镜,忘不了全班嚷嚷的Charlie,也忘不了您给我们拍的整活视频。李老师身为两个班的英语老师,没有嫌弃我们班英语水平差,对我们一视同仁。对于我们十二班的同学来说,您就是我们高中时光的回忆!
You will always be the brightest CRYSTAL!
——邓成赟
我们的“钟奶奶”
一句有着苏州话音调的“上课”,就能让全班同学回忆起那位可爱又幽默的数学老师——钟玉芬老师,但我们同学更喜欢称呼她为“钟奶奶”。
钟奶奶是最懂我们的,每次放假都会给我们布置尽量最少的作业。每次到周测,很多同学都不想要考试时,老师也会欣然同意,但到最后,我们还是要补回来。上课时,钟奶奶会讲一些比我们大很多很多的学长学姐们的学习经历,激励我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钟奶奶喜欢看战争剧,我们班每个同学都知道,在她与我们谈论她看的战争剧时,总会为我们弘扬爱国情怀。钟奶奶讲课的节奏能让每一个同学都不落下,钟老师讲题时的直接果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要成为一个直率洒脱的人。
还记得高考前的某个晚上,钟奶奶拿着每个同学的模拟考试卷,挨个找同学分析情况。因为模考不太好,并且快要高考,当时的我特别紧张,但是钟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并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有信心踏上高考的战场。
钟奶奶的夏天,是穿着各种各样时髦又漂亮的裙子,是在讲台上用嘹亮的声音、认真讲课的样子。我们的夏天,是听着钟奶奶一节一节的数学课,自信走上高考考场时的样子。
最后,用这句话形容钟奶奶再合适不过了: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季静雯
我们多才多艺的王大师
课上,明明黑板上画的是受力分析图,老师当场讲起了英语。你以为是上节课黑板没擦?不,其实是我们亲爱的物理老师的个人秀场。
物理老师姓王名宣东,不能说是全知全能,但多才多艺是一定能称得上的: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拉琴唱歌,甚至是变魔术之类,他样样精通,课堂上的偶尔展示都能博得我们的惊叫与赞叹。
说到这里,你以为他只是一个会很多“小把戏”的老师吗?不不不,他的课程更是精彩纷呈。他用他特有的诙谐语调,将课本上本来晦涩难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给我们,并将其总结成了一条条“王氏定理”,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而他为我们描绘的物理世界,更可以说是让我们沉浸于其中。
虽然王老师高三才开始带我们,但他随和的上课氛围,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实在是让我们受益良多。对于我们而言,王老师的课堂,更是为我们的高三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
也许,多年之后,我们再次回想起王老师的课堂,可能已完全忘却了讲课内容,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不会忘记王老师陪伴我们的点点滴滴。时光的摄像机或许会被岁月风化,但我们与王老师的美好回忆定会永远保持鲜活。
——张恒
我们的“林妹妹”
潘丽敏老师,我们与您在高一相遇。第一次见到您时,您柔柔弱弱的走进教室,像娇羞的林妹妹,后来,您跟我们说,面对新的学生,您有点小紧张。
谁知,上课铃响起时,您脸上就扬起微笑,满怀激情的投入到课堂上。您的课堂气氛活跃,大家共同探讨问题,您带领着我们畅游生物的世界,给我们补充了许多生物学知识,培养了我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您是我们的良师。
相处久了,我们发现您还是个知心大姐姐,您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在我们向您寻求帮助时时,您愿意开导每一位学生。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我们身体,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给我们普及养生知识。
高三时,学业压力繁重,但您的课堂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对您的喜爱和对生物的兴趣引领着我们前行。冲刺阶段时,您与我们并肩作战,您鼓励支持着我们,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高二时,您感冒发烧,仍坚持站上了讲台,给我们传授知识;高三时,您因工作太累慢性咽炎复发,仍陪着我们走过最后的日子。我们虽不言,但从心底里担心您,尊敬您,喜爱您,感谢自己遇见了如此良师。
犹记,您在我们耳边的话语:“书没翻烂不能上高考考场哈。”“好好背书啊同学们。”……
犹记,您晚自习陪伴我们的场景,奋笔疾书时,抬头是您令我们安心的身影。
犹记,您给我们讲人生哲理的场景,“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你们的路还很长。”
犹记,下午第一节课时,您轻声叫醒我们的声音,您说:“再坚持坚持,快结束了。”
犹记,下课时大家下课时冲到讲台上问您问题时,您对着我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耐心解答的场景。
犹记,圣诞节我们收到您发的巧克力时开心的表情。
书卷气的化学杨老师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初见杨老师的场景还在眼前,转眼,已是分别之时。
我一直觉得,杨老师是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女子,浑身散发着诗卷气,打破了我对化学老师的固有印象。
课堂上,二倍速的知识传送,许多如“列物质,标得失,看介质,选离子”的小口诀,生动有趣。讲工艺流程题时,类比式的教学让课堂更加活跃也增强了我们的体验感。平日里,总是唤我们“孩子们”,亲切的像母亲一样。
她有着属于老师的严厉与尽心。
她会熬夜细细地抓出我们的小问题,有时的标准甚至会比评分细则更严。有时虽然身体不适,但依旧站立在三尺讲台上,孜孜不倦地传授知识。因为带两个班,所以她常常是周末下午连上四节课,嗓子哑了却也没有停止。
她有着属于母亲的温柔与暖心。
她会用温暖的微笑鼓励我们;她会用励志的故事教育我们;她会用相信的眼神肯定我们;她会用体贴的话语宽慰我们。
她总说,比起成绩,心理教育更重要,所以她会在看到我们浮躁表现时,不顾课时紧张,也要进行心理小讲堂,让我们静心。
她总说,并不要求我们都将化学发展为强项学科,但不能让化学成为高考中的绊脚石。她无私的帮助我们,鼓励我们多去问问题,愿意牺牲休息时间为我们解答。她领着我们走上化学的道路,希望我们越走越远,也看着我们越走越远!
如海中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行方向;如冬日暖阳,为我们带来力量;亦如夏日清风,抚平我们浮躁的心。
虽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但美好的记忆我们会永远珍藏。温婉的您,美好的您,杨老师,我们有幸与您相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王昕玲
Part2十二班的故事
跑操
跑操是木中的一大特色,伴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在老蒋的吆喝声中,纷纷放下手中的笔,三五成群的走到操场,路上谈论的往往是课堂上发生的趣事。这时,心理上的愉悦,便会冲淡了生理上的疲倦,支撑着我们踏上新一天的征程。
高考倒计时开始,紧张的气氛随之而来。我们的口号也从令人大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我是十二”变成了激人奋进的“百炼千锤,高三无悔。金榜夺魁,舍我其谁。”而说到口号又不得不谈到一个奇观。偌大的操场上,其他班级喊出的口号都气势磅礴,有如千军万马般。而我们班,只有班长大人在“声嘶力竭”的呐喊着。纵是如此,班长大人却没有面露难色,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因为十二班的同学都明白虚张声势是没有用的,绝不是懒得喊口号。
登高誓师
高考即将来临,校方特地为我们举办了登高誓师活动。渔洋山脚下,一只只名为梦想的气球飞向天空,只有风知道他们的去向。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才走到今天。眼前看似陡峭的山路,在我们心中却如履平地。或许只有站在山顶上时,才能发现高处的景色是多么美丽,此时一路上留下的汗水也都值得了。返校的路上,同学们在高考的重压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各路歌神大展歌喉,整个车厢其乐融融,满是欢声笑语。唯一的瑕疵就是学校发的定胜糕太硬,不够正宗。
高考
高考印象最深的事情?那肯定是老蒋的小红衣啊!红衣战袍yyds!还有那久久没有出现的潘老师。还有灵魂画师丁男的用心作画。以及每个同学在考试结束后,那一张张欣喜若狂的笑容。
毕业
又到了夏天这一躁动的季节,我们大声的告诉世界,我们已经毕业。即将要告别那段反复走过的路,还有那一本本堆满课桌的书,白板上还残留着水笔的痕迹,眼前不断浮现着老师讲课的身影。或许还有很多吹过的牛逼没有实现,或许还有很多有趣的人没有遇见。但是时候把回忆收进书包,开始新的生活了,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彼岸等待着彼此。
再见了清澈的少年,再见不会再见的新学年。
再见了骄傲的少年,再见风一样泛黄的时间。
——严宽
文稿:2021届高三(12)关润泽 张恒 邓成赟 季静雯 严宽 王昕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