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校园动态> 详细内容

校园动态

苏州市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联盟2021课例展示研讨活动在木渎中学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9 01:10:58 浏览次数: 【字体:

初夏时节,晴日暖风生麦气,枇杷压枝杏子肥。5月14日,“苏州市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联盟”2021春季课例展示研讨活动在木渎中学举行。

本次研讨活动聚焦“拔尖人才教育培养”,九门高考学科的优秀教师们从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出发,在市教研员的带领下精心备课,开设了精品示范课和探索实验课(总计27节),同台竞技展示个人风采,打造了一道道课堂教学的精神盛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执教的老师们综合素养高,课堂驾驭能力强,学生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给听课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课例展示各显风流

苏州市教研员徐雪明老师开设了探索实验课《古代诗歌细读》。本堂诗歌群文阅读课以比较阅读的方式来撬动学生的思维,不仅教授学生玩味语言的方法,还以追问的方法逐层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深刻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体味到简单小诗蕴含的丰厚情感,感受零度写作下的情感温度。江苏省常熟中学高丽琴老师开设了公开课《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有亮点,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以司马光的身份写回信反驳王安石的观点,调动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星海中学的范红梅老师执教《黄州快哉亭记》,疏通文言文字词后,围绕“快哉”二字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体悟苏辙的“心中坦然,无往不快”的人生境界,还设计了创意活动——假如苏辙在朋友圈发了这篇文章,请以古代贬谪文人的身份用一句话回复,切合新课标提出的情境任。

梁丰中学的陈庆菊老师从新教材新高考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抽象建模直观形象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剖析,逐层深入,整节课流畅自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尝试了大单元的教学模式,从概率论出发探讨出概率的研究方向,小结以思维导图的模式概括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分析,在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多次重复试验下,对频率的规律性剖析,让学生体会到了由特殊到一般,偶然到必然,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运用能力。

太仓高中的沈健老师结合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一主题,变式问题设计巧妙,层层递进,不断提高学生对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特殊化,数形结合以及重构函数的思想方法,让学理解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收获颇丰。

新区实验中学李杰老师的探索实验课,尝试把习题改变成问题,努力把对学生的培养落实到课堂上去,拓展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节课从简单的绝对值函数出发,层层递进,不断引导学生对函数性质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改变函数类型,使整节课千变万化,精彩纷呈。运用变式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本堂课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板演,将学生的自发学习,变成自觉学习。课堂中学生和老师配合得当,意犹未尽。

震泽中学姚龙凤老师的精品示范课必修一Unit 2 Reading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认知层次理论设计了教学活动,通过听音频、音乐欣赏、听歌曲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问题设置也很精巧,师生互动开展到位。

木渎中学王燕老师的探索实验课《选择性必修一》 Unit 1 Extended Reading ,这是一堂基于主题语境的拓展阅读课。王老师以富有趣味性的视频和富有情景式的设问,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她还巧妙地调整文章的顺序引出人们的一日三餐,反映了美食背后的文化、气候、生活习惯。她还让学生向外教推荐苏州美食及文化内涵。这一教学设计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再次回归文本对于美食的介绍,“一收一放”的课堂设计体现王老师高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

苏州中学童盈老师以新颖的方式开设了探索实验课《记叙文写作》。童老师以巧妙的问题设计和实用的支架,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探索和主题的挖掘,以小组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这堂课导入自然,循序渐进;引导方式好,产出方式高;功底扎实,引导学生注重阅读。

 物理

星海中学马云秀老师开设了精品示范课《摩擦力 马老师先以日常生活中的停车问题入手,引出了静摩擦力的相关概念,通过与学生的问答指出了解决静摩擦力的两个方法:假设法和状态法,并以此分析了乘客分别乘坐台阶式电梯和斜坡式电梯的受力情况,还以生动形象的实验学生对板块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曹老师从挑战思维极限的高度,对本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木渎中学徐艳老师执教了精品示范课《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问题》。她循序渐进地引入复习内容,针对题目中“缓慢”一词进行分析, 将物理学上的“缓慢”与共点力的平衡联系起来。重在讲授解题的基本步骤和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郁建石老师在点评时指出,本堂课以核心素养为主旨,以情景引进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堂精彩的物理课。郁老师针对高中物理如何复习给出了相关的指导:一轮复习瞄准高考,二轮复习贴近高考,三轮复习模拟高考指出在复习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基础与提高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总结与拓宽的关系以及“质”与“量”的关系。

太仓高中任虎虎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电容器的电容》。本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朗威的DIS平台、电流传感器定量测量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I-t图像间接得到不易测量的物理量Q,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探究过程最后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教学过程中任老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所有的结论都在学生观察体验后自行提出,体现了观察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张东东老师对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本堂课的亮点:充分利用体验式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朗威的DIS平台,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探究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注重体现学科育人,深化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教育,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化学

苏州中学丁苏君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再论有机高分子的结构》,木渎中学周培芳老师和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张宗涛老师同题异构,共同执教《酚的性质和应用》,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观摩后,苏州市教科院李雷雷老师主持了评课活动,老师们认为三节课都以情境为载体,立足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的解决,贴合新课标,体现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物

昆山中学周凌云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太仓高中周娅萍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人类遗传病》,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晓红开设探索实验课《化合物》,均受到一致好评。三堂课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历史

梁丰中学马巧高老师、木渎中学俞晓萍老师、黄埭中学徐寅冰同题异构,开设公开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三位老师各显神通。马巧高老师用多种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围绕一个灵魂、一个中心,将关注点置于知识点的多元辨识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思维,是一节有味道、有温度的历史课。

俞晓萍老师整合新教材、提出新思路、创设新情境,上出了历史课的“味道”。整堂课她作为“导演”运用不同的镜头来展现“过去”,审视“现在”,寄望“未来”。通过巧用时政来激发兴趣,用现实的今天来回望过去的历史,“冷战”不仅在过去,还继续在今天上演着。接着抓住“冷(非战争)与战(非和平)”这一主题,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循循善诱的带领学生进入到有血有肉的历史中,复推历史情境,抓住时代脉搏,真实、生动的构建起本课的主题与线索。多角度提出思与疑,创设冲突的情景,紧紧围绕学科素养能力培养的要求,将一部“冷战与后冷战时代”的大片展现出来。

徐寅冰老师结合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不同的态度与观点,在突出家国情怀的同时突出历史课的辨识度,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突出核心素养。其中尤其注重历史概念及历史解释,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感。

政治 

苏州中学蒲香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本堂课以致敬抗疫英雄“陈薇”为主线,分为三个篇章,设计富有新意,逻辑严密,分析到位。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归纳,又注重程序性知识的生成,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彰显学科育人功能。

实验中学吴菲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经济生活二轮复习吴老师引领学生回归教材知识,聚焦基础主干知识;通过填空的方式,将经济生活各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再梳理,加深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再理解;又通过例题的剖析,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分析材料、知识迁徙、规范答题,指引学生思维路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省常熟中学秦未老师开设探索实验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本堂课重点把握五对关系,着重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当堂训练高考真题,让高二学生把握高考解题思路;还结合时政,以新发展格局为背景,从唯物辩证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三个模块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对一个热点内容的多模块思考能力。

                                                                          地理

木渎中学戴洪圣老师开设了精品示范课《地理位置描述及应用》,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首先课题选题有价值:地理位置看似简单,但它是所有研究的起点。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方式,讲究方法,为地理位置的描述提供了支架,并且最后归纳了表格,从表格中可以找到回答问题的线索。他在架构地理知识的背景下,还注重生活情境的应用。设计问题紧贴所讲知识且很有思维含量,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兰州人吃辣的原因。解题指导比较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分步解答,层层递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昆山中学钱梦亚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雾的形成与影响》,本堂课主线非常清晰:从概念入手,从雾这个字的解读入手了解它的三个形成条件,又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雾,利用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海雾,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概念,最后上升到雾的形成规律。注重培养思维,抓住地理过程的演变,让学生明了雾有形成肯定也有消失。课堂注重和生活相结合。

木渎中学陈璇老师开设精品示范课《干热河谷》,用干热河谷来进行小微专题的教学,对干热河谷成因、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如何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建模,利用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参观基地意犹未尽

中午,与会老师参观了木渎中学校史馆、范仲淹思想教育馆和生物多样性探究课程基地。老师们感受到木中悠久的校史、浓郁的校园文化,并对依山傍水的校园环境、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作出了高度评价。

 

                     专家讲座大气磅礴

下午,在木渎中学学术报告厅内举办专家讲座。苏州市教科院院长丁杰主持了这一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院院长成尚荣先生做专题讲座,主题是当今时代教师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成先生博学睿智,挥洒自如,讲座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发人深省。他从目前的国际形势着眼,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后二者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犀利地提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从课堂里生长起来的,因而老师要铁肩担责任,迎接这一挑战,达成这一目标。成先生还结合典型案例,强调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第一支点;学会追问,发展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营造自由宽容的育人环境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保障。

与会老师听取了这场高瞻远瞩的讲座后,顿觉醍醐灌顶,倍感育人责任重大。

 

                       教学研讨落地生根

九门学科的与会老师在苏州市教研员的带领下,分别进行了课例展示教学研讨活动。大家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对教学设计、师生互动、课堂点拨等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既充分肯定优点,也指出了不足,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苏州市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联盟课例展示研讨活动在研讨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让与会老师领略了苏州市的名师风采,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助推苏州市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