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21吴中区开学第一课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寒假结束了,开学一周了。江苏省木渎中学的学子们满怀憧憬坐在教室里,观看吴中区的开学第一课《先忧后乐、知范行范》。一阵阵笑声、掌声从教室传出来。
一、教学设计文火慢炖
2021年的1月20日,木渎中学的十几位老师们发现手机上多了一个微信群“开学第一课木中”。原来学校接到教育局通知,将承办吴中区《开学第一课》的策划与录制。
团队一成立,马上就开了第一次碰头会。会上,朱其颂校长助理介绍了吴中区版“开学第一课”的相关要求和初步构想,鼓动大家策划方案;特别强调第一课的主题必须明确,那就是“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家国情怀!”于是大家开始了“头脑风暴”,对教学设计再研讨再斟酌。经过多次的碰头会,大家逐渐达成共识,主要脉络慢慢形成。
吴中区“开学第一课”必须结合当前的国家形势、学校实情和资源。第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全球疫情情况仍然严重,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疫情防控有关规范必须要讲。第二,现实中,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落实得不是很理想;开学第一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课堂,利用时机对吴中区中小学生进行规范教育,效果将非常显著。我们的德育教育课堂要注重正面引导,赋予更多的正能量。第三,作为吴中区教育的排头兵,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一年多来,深入挖掘校园人文资源,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范仲淹思想研究课程基地。这既是木渎中学的教育教学成就,更是吴中大地上结出的教育硕果。范仲淹身上有太多的优秀品格值得吴中师生学习,尤其是《岳阳楼记》中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课堂教学精工细作
在教学设计讨论稿逐步成型的时候,学校期末工作也在进行中;创作团队里有任课老师、有班主任,阅卷、评先、期末总结等工作异常繁忙。但是大家克服困难,抽出时间开始了吴中区开学第一课课堂教学的一些外围工作。寒假期间,主创团队开始了实施阶段的第一个会议,把要进行的外围工作进行了计划和分工。
天公作美,阳光灿烂,2月4日的涉外拍摄开始了,师生朗诵的声音顿时响彻校园,2月5日,摄制组来到戈氏碑刻碑拓工作室,邀请苏州碑刻碑拓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戈春男老师拍摄了片头视频。2月6日,有些镜头拍的不够理想,又重新摄像。……
年后,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创团队对吴中区开学第一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仔细打磨了,整编出一套课堂教学的流程,开始了教学设计的实施阶段。从磨课、彩排到录课,许多细节推倒重来;为了第一课的呈现方式多样丰富,在现场添改台词、重新创意。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作为本节课的承办方,一方面依托本校资源,邀请了施笑寒等优秀毕业生代表参与活动,展示了周彩根、查学雷等杰出校友的事迹;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吴中区教育的方方面面。区教育局为开学第一课定基调,兄弟学校的老师同学们热情参与,天平山风景区、苏州市电教馆、苏州中西药结合医院等单位通力协作。
三、教学反馈好评如潮
吴中区开学第一课《先忧后乐、知范行范》播出后,得到吴中区中小学广大师生的好评。他们在观看第一课后,纷纷推出推文,表达了他们对吴中区第一课的肯定和褒奖。吴中区开学第一课播出之后,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吴中融媒推出了《“开学第一课”从爱国主义教育讲起》,吴中教育、苏州电视台等进行了采访报道。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木中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表面:要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势气,将“奋斗+实干”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定能突破自我,成就自我。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开学第一课”工作中的状态只是木中师生的一个缩影。新时代的木中人将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要做争分夺秒、勤劳奋进的“老黄牛”,为实现新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与时代并进,与时间赛跑,向着新征程,昂首阔步再出发。
全区师生共有20万人次收看了本节课,覆盖面广,教育效果良好。木中师生们充分发挥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苦,不怕难,在开学第一天为全区师生献上了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开启“十四五”,共筑中国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