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荣誉获奖> 详细内容

荣誉获奖

喜报 :祝贺赵嘉瑞同学荣获中学生物理竞赛国一,4人省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3 15:47:18 浏览次数: 【字体:


 

9月21日,江苏省物理学会公布2022年第39届中学生物理竞赛省队、省一获奖名单。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赵嘉瑞同学获得赛区一等奖(俗称国一),乔昊、许志鹏、曹原、杨瑜同学获得江苏省一等奖(俗称省一)。

 

学段

                姓  名

奖项

高三

赵嘉瑞

赛区一等奖

高三

                 乔  昊

省一

高三

                   许志鹏

省一

高二

                   曹     原

省一

高二

                   杨    瑜

省一

 

603a4b3d6f2f452f8bbc063db55d14d3.Jpeg

在此,向五位获奖同学和物理竞赛教练李灏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cf978d48a5d94545aba3c99df2b00887.Jpeg

                    赵嘉瑞同学与教练合影

 

                              获奖感言

 

始于兴趣,中于兴趣,成于热爱

赵嘉瑞

理查德·费曼说:“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作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两年竞赛生涯一夕结束,知识和解题方法会渐渐淡去,科学的思维却能长久保留。物理竞赛考试日趋困难,实际优惠也有所减少,但我仍不会对在科艺楼度过的多少个假日感到后悔,也仍然推荐后来者投身其中,只因物理最能锻炼科学素养,磨炼意志品质。

学习物理,是学习解题,但绝不止于学习解题、掌握一些知识和公式,而能在学习中使自己逐渐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像有深刻的理解。能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踏出痕迹者,谁不是怀着对这门学科的粗浅认识和懵懂热爱跌跌撞撞入门,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日渐沉醉于优美的数理逻辑和精微的科学思想,沉醉于初窥门径后猝然展露眼前的壮阔知识星空?抛开具体利益,物理竞赛给有志于此者提供了“撑一支长篙,向更青处漫溯”的着力点。

我在学习中,曾数次深深为物理之美所震撼:学习牛顿定律,惊觉自然界的每个细节都可被机械地计算;学习狭义相对论,时空在认知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了解最小作用量原理,发现世界的另一种描述方式;获知诺特定理,得窥对称性与守恒律之间的本质联系……认知的一层层翻新,既是学习过程结出的果实,又是支持我走下去的动力。这是属于每一个学习者的快乐,还是独属于物理学习者的快乐?我不知道。但我了解,许多物理竞赛生在退役后,对物理的热爱反倒愈发强烈。物理是庞加莱相图中一个稳定吸引子,一旦靠近它的轨迹,就无可救药地越陷越深,直至永远踏上它的道路。

我取得的成绩是很有限的,但这份热情大抵为每一个或战绩优异或暂居人后的竞赛生所共有。“竞赛生”这个身份不代表天赋异禀,它只代表对一个学科的自发热爱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不懈努力。此外,竞赛总使我感到一种特殊的兄弟会般的联结感。在物竞教室中,翻看教室后的书籍,一届届学长的笔记皆存留在上。笔记或是勘误,或是提出旧题新解,或是记下点滴的灵感。我的想法有时恰与笔记相同,一见之下,惊喜莫名,仿佛那些现已在各大名校中深耕的学长,又与我相伴,共同精进。这种传承感不知是否为我独有,但我极为珍视,觉得它让我独坐寒窗时也不再孤单。尽管我终未摘金夺银,但这经历给我的青春抹上的深沉色彩是其他任何经历也无可取代的。

对于众多学习物理的学生,我愿分享我个人学习的一点浅见。用赵凯华的话说,就是“勤于思考,悟物穷理。”高中课本受限于数学工具,物理深度也受到限制,但在物理学习中锻炼物理思想仍是可能的,其方法不过以上八字。

勤于思考,就要明确公式、概念的意义,连点成线,织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运用到解题上,要明了基本定律和辅助结论,见到一道题,对从何定律出发、经复杂度多少的运算、得到形式如何的结果,最好能有大而化之的认识。如果出错,要仔细分析自己因搞错物理过程的哪个细节或不掌握哪种数学方法而错,力求下次避免。总而言之,即要会分析、会反思,根除乱套公式、盲目瞎算的弊病。

悟物穷理,就要能建立物理图像,掌握物理实质,不仅能做定量的物理运算,更要能形成良好的物理直觉。运用到解题上,这能帮助我们形成一套好的估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得到答案后可以考虑,答案的数量级是否正确?因变量的增减性是否合于物理过程?某个参量取极限后,是否与我们熟知的简化情形相符?这个过程不仅能大大提高解题正确率,还极有助于我们深化物理认识。若非通过定性的思考和半定量的试验,力求先对问题的性质、解的概貌取得总体的估计和理解,而一下子陷入细枝末节的探讨,往往会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要有意识培养定性思考问题物理实质、分辨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的能力。这在开始时会很困难,且也许需要一些额外的自主学习,但若形成这种素养,不仅能轻松应对课内物理问题,在之后的学习道路上也受益无穷。

对于高二获奖的另外两名同学,以及高一可能走上这条道路的同学,我想作一些私人的叮嘱。

竞赛绝不是一条捷径,近几年来,尤其是这两年北大出卷以来,“物竞普物化”的趋势年年加深,虽然得奖看排名而非绝对分数,但试卷难度逐年递增,学习到一个能让自己和后进者有区分度的知识水平愈加困难。然而,这条狭窄的山道愈是险峻,它沿途的风景就愈美丽。现在的物理竞赛恐怕不再会是死记硬背各种模型或玩弄各种数学技巧,而会是真刀真枪地考察接近普通物理范畴的物理建模和数学分析能力——后者正是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培育的素养。我个人极在意手段和目的的统一,这一统一性在接下来的竞赛学习中会更多地体现——物理竞赛不会是一块用过即弃的敲门砖,而会是一封请你打开物理学一扇扇大门的邀请函。

就物竞学习而言,以我的成绩本不足以提出多好的建议。勉强说来,无非是勤、广二字。勤,不言自明,即多做题、多刷书、多思考,做到“思考过的问题不出误区,研究过的题目不再出错”。广,即放宽眼界,抛弃“这种知识点不可能考”的前见,广泛阅读各种教材,训练不同风格的题目。两条建议看似空洞,但其执行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成绩,应予以重视。

赴镇江考试之前,我在笔记本封面上记下了老杜的两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现在,若只给我十四个字发表对两年物竞学习的感想,我仍只会念出这两句诗来。我自己对诗句的歪解是:学习物理,仔细推敲题目,已经足够快乐了。不必让最后的成绩来概括两年的苦学了!此话略狂,又有点惜未取得更好成绩的酸意,但实在是我的心声。就让这天真轻狂的声音传出去吧,但愿每一位热爱物理的人听到它都会心一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