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师生天地>学生天地>学生会> 详细内容

学生会

灵秀木中人之施瑜彤:我和我的木中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04 08:28:06 浏览次数: 【字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在这个收获的日子里,2020届高三(1)班施瑜彤成为木渎中学校史上通过自主招生升入昆山杜克大学第一人。在即将开启新的人生之际,她总有许多心里话向木中倾诉。

2014年夏天,我来到依山傍水的木渎中学开启我长达6年的旅程。从上海来到苏州,教学体制的变化让我很不适应,第一次摸底考试让我顿时丧失了信心。

很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我的初中班主任王军荣老师,那时候她让我们写个人日记,写家庭日记。我找到了情绪宣泄地,可以在日记上写成绩下滑的低落、背井离乡的孤独。她幽默的话语、俏皮的宽慰,都让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温暖。我们知道,这个来到木渎中学培东班的选择选对了。

培东班的教学方式很特别,14岁的初中生每天拥有近3小时的自习时间,这对于我高中自习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每个从初中培东班升到高中部的同学都会慨叹,我们的生活太丰富多彩了。3年的初中,我们爬遍了天平山、灵岩山、穹窿山,在胡长树老师的带领下漫步校园写下一派秋色,在高福龙的指导下知道那些不明觉厉的定理。在培东班的三年,我不仅仅有了学识的进步更有了情感和理智的成长。三年班干部的经历、两会小记者的机会、校内主持的经验都让我受益匪浅。每次从高中部经过初中部,都会无比怀念那些轻狂又激情的岁月,我热爱我的大一班,我的班主任,我遇见过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升入高中部以后,我非常幸运遇见了直升班和文科培东班的老师们。从初中以来,数学和物理一直是我的软肋,但是班主任朱晓祥老师一直鼓励我、关心我。记得那次三角函数的周测,我吃完晚饭就前去办公室想看看自己惨不忍睹的试卷。朱老师耐心的批改完,又给我复习了相关知识点。我记得他上课善意的眼神提醒每位同学集中注意力,我也记得他用超高的分贝震醒下午昏沉的同学,还记得我们集资为他和叶虹老师一起庆生的经历。虽然高中的学业压力很大,但是遇见一群可爱负责的老师,我们前行的道路也变得不那么艰难。

我记得在2019届最后一跑时,作为学弟学妹代表我在主席台上发言。我说:培东少科、高一的学弟学妹们、高二的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高三学长学姐们的勤奋和毅力借这最后一跑为我们的期末考试注入蓬勃的力量。更希望高三的学长学姐们踏进考场的时候,都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豪气,6.9号最后一门结束铃响都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自得与傲气。”言犹在耳,时光机却永不停留。转眼就到了我迎接高考的日子。总的来说,在木中学习是很踏实的,在三座山的环绕下,木中的学习氛围也是沉静沉稳的。

在木中的6年积累的经验和经历都成为了我报考综合评价、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坚固基石。出国旅游的经历,不怕说错而练出的口语,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深入理解,都帮助我入围了昆山杜克大学第一轮、第二轮,并取得优异的初审复审成绩。

其实报考的历程是很艰难的,两篇全英文文书要涵盖自己的优势,对昆山杜克学风,杜克大学氛围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展现自己的可能性。从10月份开始书写,初稿推翻再来二稿,让英语老师帮忙修改,不断思索自己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自己真正的优势与可能性。因为疫情的缘故,原定的校园日面试变成了多邻国在线英语测试。这个测试,考验的不仅仅是英语水平更是心理素质。面对一次次系统崩溃,考试成绩的不认证不理想,我曾经想过放弃,但很庆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优秀的结果,为最终录取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在申请昆山杜克的历程中,那句有志者事竟成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大道理,因为我知道,我真的做到了。昆山杜克的密钥正在开启我下一阶段的人生旅程,我永远在行走,永远在前进。

:北京采访两会读写报告

          ——记3.9-3.12北京采访之旅

“请G118的乘客到检票口进行检票……“随着广播的声音,我们硝烟弥漫的北京两会之旅随即拉开序幕。

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头戴红色鸭舌帽的四位小青年踌躇满志地登上列车,满怀期待地开始了四天的记者生活。刚上车,随行老师便安排下了任务:熟记几十位江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外貌、名字和资料。还未到达北京,我们已经踏上征程,埋头苦记人名,闭上眼似乎都是各个白发苍苍的教授亦或是神采奕奕的大师的身影,一个小时后的小小考核更是让我们的警钟敲响,不敢马虎半分。外面的暖阳透过窗户的罅隙跳跃到我们的挥动的指尖,低垂的发梢上,俏皮的模样与我们备战的紧张迥然不同。

“同学们,在半个小时后,去车厢里采访乘客,询问他们对两会的建议和看法。”随行老师又安排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初次当记者的我内心更是忐忑不已。但是我仍然毫不犹豫地站住来,走过狭窄的过道,看向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寻找着慈眉善目的乘客。一次次地面对狐疑的目光,一次次地被拒绝,一次次地再次鼓起勇气去询问,记者初体验是格外的艰辛却又那么意义非凡。在一个小时过后,我们顺利完成任务,旁边飞驰的风景田野也悄然为我们点赞。

踏上华北土地的瞬间,感觉进入了一个从未来过的世界。刚下达的采访任务却让我们不得放松,立即赶往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团中央未来网演播厅,进行北京的第一个采访任务。穿上记者的红马甲,带上红色“战斗”帽,气宇轩昂地踏进演播厅。结束任务后的我们疲惫地走入宾馆,不能直奔自己心仪已久的大床,而是继续奋笔疾书,赶写着这第一天的新闻稿。

第二天的早起铃声连拖带拽地拉起了睡意朦胧的我们,第二天战斗的号角拉响了。经过层层严密的安检,我们终于到达了听闻许久的政协驻地——北京会议中心。远处身着黑色套装神采奕奕的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阿姨向我们走来,第一次专访终于来临!带我们进入房间后,范小青阿姨亲切地与我们交谈,回答了关于调理身心、阅读书籍、写作经历、人生感悟等方面的问题,“用自己的简单面对世界的复杂”范阿姨用她的简单用她的真诚面对浮躁的时代与烦乱的人心,书写着最贴近民生的文字,成为了一个敏感又真挚的文学工作者。范小青阿姨娓娓道来的诉说声消除了我们第一次专访的紧张与无措,为我们增添了不少信心!在大厅等候期间,我们小记者也一扫之前的拘谨与羞涩,落落大方地走向各个委员合影、签名。在其中更是碰到了宋丹丹、宋祖英、巩汉林、陈凯歌等著名文艺工作者,在一阵阵的唏嘘与赞叹声中,为我们的政协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日益老练的我们在北京之行中也交到了不少的朋友,与东莞、南京、上海、大庆的伙伴一起合作,在一次次的采访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交流总结对方的意见,在一次次的修改与完善中,更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继续虚心地请教与学习。

时光像掌心的流沙渐渐逝去,在我们即将离开北京时,有幸拜见了苏州市市长曲福田先生。曲市长欣慰地看到我们苏州小记者在北京游刃有余地工作,更提出了对我们的希冀与期望。

在这次北京采访两会代表的“征战”中,我感受到了自己身为共青团员的责任,更知道了自己的无限潜能与能量,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更长远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用自己的真挚与热忱去面对世界的喧嚣!

                                                  施瑜彤

                                                 2017.3.15

“用自己的简单面对世界的复杂”

                               ——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老师专访                                   

【扬子晚报小记者3月15日电】3月9日至12日我们苏州的四位小记者在北京开展了各项采访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活动。3月10日我们在北京会议中心政协驻地采访了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老师。

带着许许多多对名作家的疑问,我们来到了会议中心的大堂,远远地望见身穿黑色套装精神奕奕的范小青老师,内心十分澎湃。在短暂的半小时采访中,我们对一位对社会问题敏感探索的女性作家有了更丰富的认知。

刚见面时,我问到:“您精气神那么好,是如何平衡生活中的琐碎与压力,能给我们中小学生支个招吗?”范小青老师微微抿嘴一笑,娓娓道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为自己找一份舒缓情绪的爱好,把自己的心情调试到最好的状态,就是舒缓压力调理身心的最好方法。写作是我的爱好,我的压力与爱好互相缓解促进。同样,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我一直以“用自己的简单面对世界的复杂”来要求自己,保留自己内心的初心,保留自己真正喜欢的爱好,来舒缓自己平时的压力。“ 当小记者问道如何宣扬我国传统文化时,范小青老师对此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可以平日多阅读传统文化优秀作品,传统文化渗透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比如一栋老宅子中的匾额,楹联,它们有时象征着家风家教,有时会蕴含着很多建筑知识,由此你就会吸收到很多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其实落实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承载在很多物质上,只要我们不断去行走,去寻找,都会找到。然而现在实际意义的宣扬传统文化并不是让我们简单地去复古,要结合现代发展精神去传承和发展。”

范小青老师不仅是一位文学工作者,更是一位思想多元化的作家,她对现今的网络文学也有十分客观的观点:“网络小说也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我们可以阅读网络小说,但我们也要读传统文学,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阅读网络小说,那么我们是无法提高的,在课余生活中,要多方面去了解各种文学。我们可以将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学习。”

当我们问道:“现在时代浮躁人心烦乱,怎样用清醒的头脑去创作呢?我们中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应试作文,写好文章呢?”范小青老师说到:“时代浮躁人心烦乱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必须面对社会,承担责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守住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文章的真情实感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敏感的人。虽然作文的题目是老师既定的,但我们要在自己平淡的生活中寻找新颖的点和角度。这样的话,我们写作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题材。”

范小青老师在短短的半小时采访中为我们阐述了她写作的经历与少年时代的梦想萌芽,更为我们指点了生活中烦恼的解决途径,“用自己的简单去面对世界的复杂”。希望我们可以像范小青老师说的那样,坚守自己的初心,向着未来迈进!

                                                                     (本报记者:施瑜彤 编辑)

祝愿施瑜彤同学在崭新的起跑线上,奋力拼搏,享受并创造出更加绚烂的人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