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启航齐奋进 更向教育深处行 ——记吴中区初中语文金军华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暨首次集中研修活动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为进一步加强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0月19日,吴中区初中语文金军华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暨首次研修活动在木渎高级中学隆重举行。参加活动的人员有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金军华,工作室顾问迎春中学校长金复耕,工作室导师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张霞、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学副校长薛同贵、吴中区藏书中学副校长唐晓蓉以及工作室全体成员。
工作室一行人先来到木渎高级中学校史馆,在学生导引员的带领与讲解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不时感受、交流、赞叹。来到范仲淹纪念馆,在学生讲解员的带领下,亲近先贤,感悟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重教兴城,文正流风,在镌刻有《岳阳楼记》之壁前,工作室全体成员驻步留念。
一、扬帆启航:开班仪式
金秋齐聚木中,军心需您引牵,华章携手共谱。首先,由工作室领衔人金军华老师致欢迎词。接着,金军华老师、导师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张霞老师、顾问江苏省特级教师迎春中学金复耕校长共同为“吴中区初中语文金军华名师工作室”揭牌!金军华教授为工作室顾问代表金复耕校长颁发聘书,为张霞、薛同贵、唐晓蓉三位导师颁发导师证书,三位导师为工作室的成员颁发了证书。
二、灯塔引路:专业规划
工作室领衔人金军华教授以《向着明亮那方前行》为题,对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与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详细解读了工作室发展规划,提出了工作室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并对本学期工作室的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他表示,将以区名师工作室为契机,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携手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情怀的教师。
三、齐力奋进:代表发言
导师代表唐晓蓉老师从“仰望星空,追寻梦想”“脚踏实地,积累点滴”“博采众长,携手共进”三个方面谈了想法。顾问代表金复耕校长希望学员们秉持“语”人为本的初心,不断努力前行。学员代表香山中学顾建丰老师和迎春中学周旬月老师先后进行发言。顾老师表示成为工作室的一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要勤学不辍,耕耘生命。周老师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向共同的师父——金教授,表达感激之情、表明奋进之意,表示将修养教育情怀,不竭为爱筑梦!
四、高屋建瓴:专家讲座
分组交流《个人发展规划》,三位导师逐一为学员们答疑解惑。最后,工作室导师张霞老师作了题为《融与变,大语文发展之道》的讲座。
张老师的讲座帮助成员解读了大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融与变”,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大语文的内涵。
附:研修感言
第一组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很荣幸能参加吴中区初中语文金军华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暨首次研修活动。低头赶路是大众常态,仰望星空乃进步之源。通过本次活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成功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必须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善于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总结。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从“辛苦型”走向“创造型”。也只有研究,才有可能发展,只有研究,才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碧波中学 钱玉兰)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此次“金军华名师工作室”十月研修活动不啻于一场精神盛宴,让我受益匪浅。其实在这之前我一直处于困惑的状态。一级和区带之后,在个人发展上好像失去了方向,一直找不到正确的目标和抓手,于是整个人产生了一些“惰性”,好像就这样也可以了吧,教教书,准时上下班,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一年一年,平稳地走到退休。但此次研修,却我看到了初中语文的领航者们——我们的金特、我们的顾问和导师们,他们比我年长,比我辛苦,他们个个都扎根在语文教研的一线,但他们怀抱着激情,燃烧着智慧,在教学中找方法,然后把思想、规律和理念无私地分享给我们。他们就是那持火把的人,用光照亮了别人,为他人指明了方向。无论是区里对吴中教育的扶持,还是金特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合作研修的平台,还是张老师开展的《融与变——大语文发展之路》的讲座,从政策到理论,从理论到方法,都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门里是鲜活的风景和更广阔的的天地。我很羞愧,真的,为我自己,为我那曾经的小小的想“躺平”的、想待在“舒适区”不出来的想法。我只能暗暗告诉自己,在黑暗中当有一批人在为你持火把的时候,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快步跟上,向着明亮那方不断前进!
(木渎高级中学 庄雯佳)
第二组
一碗油里滴进了几滴水
在申请加入名师工作室的时候,我是犹豫的。因为我不知道我加入名师工作室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以我的能力,我又能为工作室做什么?
这种犹豫,甚至持续到了今天名师工作室的开班仪式的日子。在来的路上,我甚至还想过要放弃,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在交流个人发展这一块,我到底该说啥!
我为什么会犹豫,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不知道我还能追求什么。说这话,倒不是说我已经无欲无求了、独孤求败了,而是说以我的年龄、以我的能力,在已经评完了高级、评上了区学科带头人后,真的没有什么可奢求的了!但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来了,原因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我离退休貌似还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我总不可能现在就开始养老等退休吧!
事实也证明了幸亏我没有半路打退堂鼓,因为付出总是有收获的。在今天的开班仪式上,就让我又刷新了自己的认知。即便是声名远播、荣誉等身的导师,都还在孜孜不倦的向前追寻;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后起之秀,对未来也有着明确的目标,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追求。这就像是一滴水,冲入了我这口已经渐渐平息的油锅,瞬间就炸开了。陡然间让我醍醐灌顶,再次意识到“活到老要学到老”,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对生活的激情!
(南行中学 何志明)
秋意渐浓,木渎高级中学里的景致将秋天演绎得恰到好处。今天,“金军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之旅在这里拉开帷幕,感慨太深。
责任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金军华老师说:教师,应该做一名燃灯者,怀着对每个学生生命敬畏的虔诚,手持火种,诗意而智慧地点亮学生生命的灯火,而这灯火将照亮师生共同幸福的一生。我想,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语文人的责任则是诗意而智慧地教书育人,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而作为学员,我们也是自己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跟着手持火种的金老师,点亮自己生命的灯火。
眼界
顾问金复耕老师说“名师出高徒”“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这是一个特级教师站在他的高度对我们研修之旅的看法和期待;张霞老师以二十多年以来的工作实例向我们展示着她教学的点点滴滴,当情境化、课程化还并不明朗时,她即以自己的前瞻性让我看到了作为导师的思考、思想与眼界,这何尝不在提醒着我们这些学员未来努力的方向呢。
情怀
世界上的爱有百千种,但唯有一种能将让其为之奋斗终生,那便是——热爱。导师代表唐晓蓉老师情真意切的发言、班长顾建丰老师的文言文发言、学员代表周旬月老师朴素而真挚的发言,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热爱之情,一个语文人的语文情怀。
毕淑敏说,其实人生本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参加“金军华名师工作室”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跟着领衔人,跟着导师,和小伙伴一起将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意义。
(东吴外师附属越溪实验中学 干小花)
第三组
山脚下的木渎高级中学,依山傍水,金军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有幸来此具有文化历史的名校共同学习研讨。
非常荣幸能够跟随诸位名师一起学习研讨语文教学。唐晓蓉老师的“仰望星空,心怀梦想”让我重新思考自己从教以来的成长轨迹,昔日的教学经验有时令我沾沾自喜,因而也点固步自封,呆在舒适区,终有一天会变得被动,思维枯竭,所以我要重新站起来,去追寻自己的教育梦。顾建丰老师一句“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让我明白孤军奋战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多向有经验的名师学习,多与优秀的老师探讨才能有创新,开辟一片新天地。张霞老师的《“融”与“变”》让我茅塞顿开,语文原来可以上得如此丰富多彩,大语文就是生活中的语文,研究成果就是教学过程的思考总结,论文研究与教学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尤其赞同语文老师就要多阅读,这样才会让思维更灵活,知识更丰富,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非常欣赏并赞同金特的观点: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引导学生达到沉浸式的学习。他还说:“做一名燃灯者,诗意而智慧地点亮学生的生命之火。”有了生活体验,再加上诗意的点染,智慧的助力,以及金军华工作室成员们的相互扶持,相信我会在语文教学中探寻到一片新天地。
(木渎高级中学 翟玲芝)
十月的桂香招引着我们齐聚如诗如画般的木渎高级中学,开启了“金军华名师工作室”研修之旅。当今我们处在课改的前沿,除了自己苦练内功,更需要明灯的指引,引领我们寻找到属于自已的坐标。开班仪式上,金特的讲话,让我们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让压力逐渐成为不断的规划自我,发展自我的动力。张霞老师的《融与变,大语文发展之道》分别从课堂到学堂,从课文到课程,从教学到导学,从学生到生学四个纬度去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操作的可行性,更有鲜活的实践操作案例。我坚信,在众多名家的引领下,每一位学员必会全力以赴,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教师。
(香山中学 顾建丰)
橙黄橘绿,秋光正好。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吴中区初中语文金军华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暨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圆满结束。全体成员表示定会赓续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朝着明亮那方前行……
撰稿 |钱玉兰
摄影 |沈铮泓、颜红燕、钱玉兰、俞正榕
编辑 |颜红燕
审核 |金军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