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党员风采> 详细内容

党员风采

追问反思寻真谛 潜心修炼铸特色——张飞校长风采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13 14:46:54 浏览次数: 【字体:

从教以来,始终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追问反思自己近三十年教学实践,真心真情潜心教学,妙悟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修炼水平,努力铸就自己教学特色。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首届姑苏教育人才“领军人才”、第四届姑苏教育人才“教育名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教学研究成果获基础教育成果奖省特等奖、国家二等奖。

一、追问反思引领实践,在实证研究中谋求凝练思想

随着国家公布的“发展核心素养”,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用追问反思来引领教学实践,以问题导向,基于物理学科特点,以认知科学理论、学习进阶理论和学习路径分析为指导,对学生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培养进行系统思考,对物理教学进行行动和实证研究,纠正教学行为偏差问题,提出确立物理教学“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的设计理念,物理课堂“自动、主动、互动、灵动”的学生参与策略,构建“情境激趣、问题生成、策略整合、实验探究”物理教学模式,凸显“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整合为手段”的物理教学主张。

二、追寻示范引领服务,用聚变碰撞促团队裂变发展

在工作中积极参与示范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师资队伍发展,主持领衔苏州市物理名师共同体组及吴中区物理名师工作站工作,共同体成员由苏州市名教师(校长)、省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组成,下设名师工作(站)室10个,引领辐射到城乡所有普通高中、初中学校。

在领衔物理名师发展共同体期间,带领名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主题论坛、教育教学思想交流碰撞、课堂教学特色展示、对薄弱学校送教帮扶、评价工作责任目标达成等活动,通过学科理论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引领和课堂实践研究等促进各层次的教师发展。近年来,共同体成员在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评选中有20人获评;个人被《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第12期和《课堂内外教育论坛》作为2013年第1期封面人物刊发,个人教学主张《立于元问题 行于做中学》被《江苏教育研究》刊发(2019第四期),多次被苏州电视台和江苏教育新时空报道。所带领的苏州市名师共同体被《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第6期封二、《物理教学》2011年第7-8两期封面刊发。

基于学科研究的基础,走上教学管理岗位后,不断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真学习现代教学新理念,促进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过程观”的转变,在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主持建构学校以学科基地为主导的,凸显 “科学课程问题化、人文课程情景化、实践课程活动化” 学科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倡导深入组织开展提高各学科实施“唤醒型”课堂教学研究,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2016年由组织安排调到吴中区东山中任学校长支援薄弱学校建设,2018年遵从组织安排任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长领衔品牌学校建设,一直坚持一线工作,深入调研学情、教情,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根据校情积极推行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建立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用行动研究引领实证实践,撬动学校研究、课堂的改变,推行课堂“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的设计理念, “自动、主动、互动、灵动”的学生参与策略,组织实施“指向深度学习的自能教育深化研究”,实施“三化四动”学校教学模型的构建,更加关注师生的发展、办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抱朴求真抓落实,务实敦行促成长,促进东山东中学学校面貌发生极大改变,发展性评估居板块前矛,艺体特长发展突出,获区级艺术金奖,体育团体第一;引领木渎中学积极创建高品质高中,教师参加各教学活动频频获奖,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受到社会良好的赞誉和学生欢迎。

三、追求实效引领教研,在行动研究中总结提炼出成果

为了进一步探索实证教学主张的科学性和凝练思想,依托个人教学积累和研究及苏州物理名师共同体高端名师的思想碰撞的和各名师工作室(站)的优势,采取项目引领,确定“问题”、“实验”、“思维”为核心的“问题化”课堂教学为的主题研究项目。积极开展“多元化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应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潜心提炼教学主张,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人大复印4篇。同时积累创新实验教具10套、媒体资源500G、收录经典案课例50节(教育新时空展播8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资源库,本人受邀参与编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物理》(通用类教材)第三章、《物理》(化工农医类教材)第四章、《全国统一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指南——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及《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高中物理分册》等教材,总结提炼出《多元化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整的研究与应用》教学成果获江苏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也得到省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借鉴推广,并获江苏省2017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形成基本理论体系获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期评估优秀级别,个人部分研究成果被引用到《高中物理必修1》(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